尝试通过移植干细胞修复受损脑细胞组织,新加坡出现首个移植自体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大脑性麻痹症的病例。
脑神经专科医生认为,这种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疗法可能有望改善大脑性麻痹症病人的身体机能和发育进展,为提高病人生活素质带来一线希望。
今年两岁半的女童乔治娅·康恩(Georgia Conn)刚在今年9月8日完成移植自体脐带血干细胞疗程,不到30分钟的程序跟一般静脉输血程序无异,只需住院一天,医药费大约1万元。
由于这种使用在大脑性麻痹症病人(cerebal palsy)的干细胞疗法仍在试验阶段,究竟它对改善病情有多大功效医学界还没有明确定论。
不过,据她母亲路易丝(35岁,家庭主妇)透露,完成这项获得卫生部批准的疗程后,乔治娅的情绪变得较稳定,注意力以及控制发声的能力都获得改善。
在进行疗程之前,乔治娅经常有肌肉痉挛问题。以前乔治娅根本无法安坐在婴儿安全车座或手推车,妈妈路易丝说,她现在甚至能自己开车带乔治娅到植物园散步。“这对一般家长来说可能是平常不过的事,但对我们来说,以前根本无法做到。”乔治娅使用的是她出世时存放在私人脐带血库康盛人生(Cordlife)的脐带血。负责为她进行脐带血干细胞移植疗程的,是当年为伊朗连体姐妹进行分体手术的脑神经外科顾问吴有晶医生。
吴有晶医生指出,已经有不少医学研究显示,通过静脉输入体内的干细胞有很大部分会流向脑部以及那些细胞受损、需要修复的部位。他说,根据动物试验以及放射性干细胞研究,理论上,给大脑性麻痹症病人静脉输入干细胞,大量干细胞会流向病人脑部修复受损神经元。
虽然这种疗法目前只在动物试验而还未在人类试验中证实有效,但是吴有晶医生指出:“我们相信人体脐带血内的干细胞有很大潜能可促进新细胞增生、修复受损细胞,所以将干细胞疗法运用在脑神经受损病人身上,相信有望给这些病人带来一线希望,改善他们的生活素质。”
脐带血含有丰富造血干细胞,干细胞在特定条件下,能分化成不同功能细胞。
新加坡公共脐带血库发言人在回答询问时透露,它自2004年成立至上个月30日,已经发放脐带血进行39个干细胞移植手术。
美国和欧洲多所医院和研究机构仍在进行通过移植干细胞治疗大脑性麻痹症病人的临床试验,而正在对97名病人展开临床试验研究的美国杜克大学克兹伯教授(Dr. Joanne Kurtzberg),可谓这领域的先驱。
吴有晶医生指出,以乔治娅的情况来说,她可能需要进行两次到三次的干细胞移植疗程,不过由于她只剩下20%脐带血,所以她唯有寄望医学界能尽快找出培植脐带血干细胞的方法,以便有更多干细胞供移植。
乔治娅是因为出世时受困在母亲产道太久,导致脑缺氧受损而患上大脑性麻痹症。这种因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智力和肌肉控制出现障碍的疾病,至今仍无药可医。据估计,每500个新生婴中就有一个患大脑性麻痹症。